注冊 | 會員說明 | 收藏網站 | English Version
2007年,韓國紡織和服裝產品的出口額為135億美元,比上一年增長了2.3%,扭轉了韓國自2001年以來至2006年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連續六年的下滑現象。據韓國產業資源部和紡織服裝業界預測,2008年韓國纖維制品、紡織和服裝出口將恢復活力,預計全年的出口金額將達138億美元,比2007年增長1.6%。
韓國紡織服裝產業曾被稱為該國外貿出口的“孝子”產業,年出口額最高峰值是2000年的187.83億美元,在美國和歐洲、日本等主要國外市場上,因為韓國紡織服裝產品面對著一些發展中國家產品的激烈競爭,其價格競爭力大大下降,因此不得不轉入產品結構調整階段。
在韓國紡織服裝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六七年期間,其紡織服裝企業將生產廠一部分轉移到中國、越南,一部分轉移到了朝鮮的開城朝韓工業園。在韓國國內,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并購重組,關閉了部分工廠,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產設備。在產品方面,因為韓國的紡織企業原有優勢是化纖,他們關閉和淘汰了一批與其它國家相同的化纖產品生產線,并向德國和日本學習,推動化纖產品向工業、產業用材料轉軌升級,提出了化纖產品實現高檔化、高附加值化和與IT技術產品等產業用材料相融合的轉軌發展戰略目標。
韓國紡織企業通過企業和產品兩個層次的結構調整,紡織和服裝出口逐漸恢復活力。2007年,韓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大邱的紡織服裝出口額大幅增長了11.2%。目前韓國國內的紡織服裝業界認為:韓國纖維產業的第二次騰飛時代已經到來了。
韓國業界認為,韓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額出現新的增長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。一是化纖產品向產業用材料轉軌的成果將持續擴大。二是韓國與美國去年正式簽署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(FTA),根據協議規定,美國對韓國紡織品和服裝將撤銷現行的一系列限制措施,因此今后韓國對美國的出口將增多。三是韓國在開城市與朝鮮合作建立了開城韓國企業專用工業園,園區內有數百家韓國的紡織、服裝、針織、鞋帽、箱包等生產企業,朝鮮的工人工資水平每月70多美元,相關生產成本低廉,因此這里生產的產品比中國、越南、印度等國家具有更有優勢的價格競爭力。此外,韓美自由貿易協議簽署后,美國承認開成產品原產地是韓國,這為開城產品大批進入美國和歐盟市場打開了銷路。
新聞來源:中國紡織報